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是什么)

2024-06-25 1642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国产手机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2. 我国对我国的手机行业有哪些有利的政策
  3. 政策是如何支持小米的

国产手机发展趋势会慢慢变成技术为导向的比拼,技术营销才是吸引人的地方,术语噱头营销越来越不得人心。同质化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

  

单一性价比是最没有价值的营销。只能节节败退,并不是价格低就能卖的好,一直标榜最懂手机的那些人其实最不懂,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样样做得很平庸!古语说的好:一招鲜吃遍天,人家去饭店吃饭,如果没有特色,要么人家最多去吃一次,要么是为了省钱才去吃,手机也是如此。在乎性价比的人其实最爱面子,就怕别人听到说手机代表身份的话。

  

ov华为的子品牌realme、iQOO、荣耀发展的很好是为什么?因为背靠ov华为技术研发,很多人第一反应技术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年年的专利就能看出来了。

  

所以不要张口闭口就指责别人,参数漂亮的一塌糊涂,实际体验也是一塌糊涂,形成反差太大会丢失大部分用户的。这也是为什么性价比标签的小米用户越来越少的原因。从来不找找自己存在的原因,张口闭口别人黑自己!请问黑稿能影响质量吗?不能吧!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友商,友商成了专门背锅侠。难道都是别人的原因吗?手机市场的份额一切选择市场行为。国产手机厂家都会发展自己的芯片或者技术。只有技术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不受制于人。自己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如果夸自己的孩子怎么说都不过分,毕竟是自己的。如果夸别人的孩子算什么事啊,别人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再差也会有变好的那一天。

  

我期待技术比拼的那一天,而不是说我利润低所以不研发,不能要求研发,这就是一种道德绑架,自己不做不进步,还要喷别人想进步的,这是不道德的!

  

技术和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

  

国产手机在未来十年,必然会越发展越好,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制造正名及扬名立万。苹果和三星手机在未来很可能会沦为小众机器,而在全球更加流行的可能是华为,荣耀,OPPO,VIVO,一加,小米等。

  

第一,以荣耀,小米为代表的性价比机型,会夯实中国手机的基本面。占领中低端市场,并且会在新兴市场一步步攀升品牌和销量。

  

第二,以OPPO,VIVO,一加为代表的,主打设计感价位中等的手机,会逐步餐食掉三星的市场。以及消灭海外的一些地方性品牌。

  

第三,以华为为领头的创新科技企业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推出更加具备科技含量,引领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逐步替代苹果的地位。

  

很多消费型产品行业,中国企业都上演了漂亮的逆袭战。像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以及视听行业等等。因为中国市场够大,中国企业可以依托本土市场形成规模化,再加上产业链的不断整合以及中国人的勤奋,还有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所以手机行业全面称霸的那一天,已经近在眼前了。

  

岁月经年,大浪淘沙。国产主流手机品牌最终留下的有两类:

  

一是小米类。小米秉承“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理念,坚持做平民手机。只要不犯大错,质量过硬,同时进一步拓宽渠道,提高运营效率。最终会在这场线上线下不断融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眼下国内的困境是暂时的。有网友说OPPO、VIVO也玩起了性价比呀,OV做性价比手机的时候,就是小米消失的时候,这显然高估了OV实力。小米性价比与OV不同,小米尤其红米性价比是战略。小米就是靠它一律格杀,才有今天。在小米手机硬件综合利润率极低的情况下,利润百亿,OV能做到吗!对完全靠手机硬件获取利润的OV来说,显然做不到!同时,OV做性价比手机更多是机会主义,是投机,当它把价格对标红米的时候,它是不赚钱的,一个不赚钱的厂商能存在么!对OV手机的线下渠道来说,高利润是维持渠道的关键,利润低渠道会日趋倒戈,树倒猢狲散,危矣!OV也在进行渠道革命,效果如何尚未可知。

  

第二类有差异化,品牌溢价能力强。代表是华为。华为虽然没有性价比,但溢价能力强,质量过硬,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占尽国内舆论先机,如日中天。国外市场则受牵累。受冲击。不出意外,最终的决战会在小米、华为间展开。

  

竞争到最后,最终留下的品牌一定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的品牌。苹果手机外观不出众,屏占比不高,价格却很贵。一是因为它积久经年形成的巨大号召力,品牌溢价能力。二是顶级的性能、封闭的系统带来的持久不卡顿的体验。

  

从近几年的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网络技术的革新,运营商的政策驱动,成就了一批厂商,但很多都只是昙花一现,到今天来看能存活下来的靠的仍是过硬的产品。华为有过硬的技术、OV有坚实的渠道阵地、小米有更优的性价比等,目前能数名字的几家厂商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一面。那么国产手机的发展趋势,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聊一聊。

  

从手机的诞生到现在,其实也不能说价格是升高了还是下降了,不管未来技术如何革新,成本增长、下降也罢,收入水平如何变化也好,手机价格都会一直有高中低各个价位段的产品;各价位段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或者说不同消费者需求,上至上万、数万,下至百元等,国内经济的发展,普通大众的收入水平提升,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所以中高端手机的占比将会持续提升。

  

制造技术、科技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不可否认,但手机的创新确实已至瓶颈,现在缺乏创新的情况下,各厂商也只是靠堆砌各种参数来保持更新换代产品,更多的摄像头、更高的像素、更高屏幕清晰度、刷新率等,手机性能的过剩已然存在,但真正的创新还未到来。所以在未来哪家厂商能真正的掀起一场手机的质的创新,决定了谁将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领袖。

  

目前小米是智能生态布局最早、发展最好的厂商,其他厂商都在紧锣密鼓的追赶其脚步。随着5G+AIoT赋能,智能生态家具的发展将会百花齐放,大家也都将会体验到科技的进度带来的优质体验。

  

国产手机的发展如何,取决于技术支持、人才、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各个方面,未来手机品牌可能会更加聚焦,现在的成绩并不值得有任何骄傲的理由,前车之鉴并不遥远。也许手机产品也正在酝酿一场大的变革,大家坐等享受体验吧。

  

2003年,国产手机曾站在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巅峰,击败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知名品牌,利用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价格优势拿下了过半的市场份额,尽管其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也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如今,移动浪潮袭来,随着国外手机创新疲软,国产手机在研发上投入增加以及产业链和渠道不断完善和创新,在连续近10年手机市场被洋品牌统治之后,我们再次看到了国产手机崛起的曙光。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手机行业现状。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手机行业都迎来了一次大洗牌。昔日霸主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后原品牌被放弃,2年内无法再生产手机;老大哥摩托罗拉移动在新的移动浪潮中也跌下神坛,先是被谷歌公司收购,谷歌掌控其近15000项专利之后转手又把摩托罗拉移动卖给了联想;而索尼移动于今年十月宣布缩减中国业务,不再开发和出售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Nexus产品因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两代Nexus产品的制造商LG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大红大紫但是在中国名气不显,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LG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难进前十,甚至近些年还传出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至此,中国国产手机的主要竞争对手仅剩下苹果和三星两家,除去自成一体的苹果,在安卓市场上,三星已经成了国产手机唯一的主要对手。另一方面,国产手机群雄逐鹿,除去“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小米、魅族、OPPO乃至今年四月底刚刚发布第一款手机的一加手机等都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博足了国内外的眼球。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占14%,首次超越三星,位列第一。三星、联想和宇龙次之,市场份额均为12%。而市场研究机构IDC调研报告则显示,2014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位列全球第三,较去年同期增长211.3%,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同时三星成为市场前五中唯一一家出货量下降的厂商,联想和LG紧随小米并列第四,而上季度位居第三的华为由于策略改变推精品手机,暂时跌出前五。

  

表一 2014第三季度全球前五名手机厂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情况

  

(1)4G时代加速行业洗牌,国产手机“弯道超越”。随着移动和联通4G牌照的发放,4G用户的增长情况将明显与3G时的长时间渐进增长不同,会呈现爆炸式增长。而国内手机行业的几大厂商早已提前布局,一心想赶上4G这辆快车实现“弯道超越”。最早向4G发起冲锋的是“中华酷联”等厂商,成功地在国外品牌大规模进入4G市场之前早早地抢占市场。中兴去年推出的U9815手机拿到了国内首张TD-LTE手机入网证,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兴4G终端的预期目标是全年3500万,国内4G终端市场份额前两名;华为的4G手机几乎也是国内第一批推出的,更推出了许多中高端产品,出货量越来越大;酷派在去年11月就提出了“领航4G”的发展战略,将80%的供应链资源和研发人员投入到4G的生产和研发上,在今年5月份甚至占据了4G市场第一的位置;联想也在2014年推出了十余款4G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尽管受制于研发技术和上游供应链的限制,小米和魅族等知名厂商进入4G市场较晚,但反应还算比较及时的,例如OPPO在今年6月份即宣布停止所有3G新产品的研发,压缩3G产品的生产计划,减少通路库存,同时加快4G产品的研发进度,全面转型4G。魅族9月底刚上市的MX4也支持了4G,而小米踏入4G的脚步和魅族差不多。国产手机对踏上4G这趟高速列车的响应速度可见一斑。但随着4G时代的到来,技术门槛再一次提高,全渠道的竞争愈演愈烈,这必将加速手机行业的再一次洗牌。值得一提的是,国资委通知要求三大运营商未来三年合共压缩营销费用20%,几乎整整100亿元的补贴因此消失,尽管各大手机厂商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打击,但是受打击最大的还是苹果、三星这两家国外厂商,因为这两者在国内主要经营的是高端手机,补贴的减少对这类手机的打击是最大的。另外,随着高通反垄断案的结束,4G芯片行业又将掀起一场混战,但同时国内芯片厂商也迎来了新的转机。国产厂商在4G时代到来的初期利用其技术、渠道、时间的优势暂时保持了领先。

  

(2)国内厂商研发能力增强,供应链效率增加,产业链日益完善。众所周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众厂商几乎都牟足了劲都想去分这块大蛋糕,但是竞争是激烈,在淘汰一批批的厂商之后,剩下的这些厂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愈来愈有效率。像小米等这样的厂商,最初由于在市场上还没什么名气,导致与供应链上游的议价能力不足,很难拿到第一手货。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厂商的进步,供应链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顺畅。小米在初获成功后,不仅得到了更充足的供应链上游的供给,其重新设计的产业链,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资金流传的方式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在此时,各种独立研发机构(DH),原始设备制造商(ODM),甚至独立的售后服务公司,都开始出现,为中国手机供应链注入了新的活力,效率越来越高。如果说小米这样的新兴公司一开始还不具备强大的实力,那么我们别忘了,国内其实并不乏起步较早的大公司,比如“中华酷联”、魅族、OPPO等,尤其是华为,几乎具有手机产品制造的所有东西,无论是资金,硬件能力,研发技术,与运营商的关系,渠道方面的布局等均不比国外知名企业逊色太多。华为之前主要做的是运营商贴牌手机,并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当它决定打响自己的品牌,跻身智能手机的中高端业务,所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3G、4G手机技术门槛的提高,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淘汰了一批批的厂商之后,国产手机的大环境反而更有利于国产手机的发展,国产手机的形象也不再局限于粗制滥造的“山寨机”,品质越来越好。优秀的国产手机让产业链上下的各个厂商都看到了信心。

  

(3)国产手机开始着眼于品牌建设,渠道红利消失,互联网营销革命到来。国产手机近年来口碑逐渐变好,总体创新能力也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研发能力上,还体现在营销手段上。过去国产手机主要靠的线下营销,与运营商的关系走得十分紧密,但是如今运营商补贴大大减少,众多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走社会公开渠道营销,然而这也是给了国产手机又一次新生的机会,因为O2O模式才是手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而在互联网营销方面,小米早已给国内众大厂商做了非常震撼的示范。小米从“一无所有”到如今身价800亿,靠的就是“互联网模式”(硬件+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和“粉丝经济”,建立起软硬一体的生态系统。小米手机初期一般分批在网上限量发放,让用户去抢购,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所谓的“半官方线下销售渠道”(“大黄牛”)拿走,把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拉得很长。这样的营销模式被许多人称为饥饿营销,让一些人诟病与不屑,但它的确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国内传统厂商在眼红的同时,也在反思互联网销售。小米的新模式几乎省掉了中间渠道环节,可以实时反馈销售数据,再根据准确的销售数据预估订单,并且在销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仓储成本平摊之后是十分低的。小米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则是“粉丝经济”,小米通过小米论坛、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建设,拥有了大批的“米粉”。小米起家时的“MIUI”虽然目前相比硬件产品利润不大,但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建立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手机硬件产品的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少。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壮大之后并没有单一地只抓住互联网营销,它也开始着眼于与运营商拉近关系,O2O的模式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从小米的全球布局和生态建设来看,小米的野心不可谓不大。相比小米的Online to Offline,“中华酷联”这些传统厂商要做的就是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下向线上延伸。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就是国内传统厂商对小米发起的挑战,据统计,在“双十一”全网总销售额上,尽管小米以15.6亿傲视群雄,但华为荣耀的销售额也已突破了10.6亿,酷派的大神手机为5.6亿,另外其他的一些厂商在互联网销售上也牟足了劲,不甘示弱。国产手机的这些令人惊喜的变化在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象征着国产手机的繁荣昌盛,先进的营销理念给中国手机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4)国产手机进军全球,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尽管中国作为全球智能手机最大的市场,但随着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容量渐趋饱和,智能手机的换机需求也将放缓,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国内厂商开始集体进军国际市场谋求新的出路。尽管面对着本土化、品牌、专利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国产手机厂商的表现还是得到国际市场肯定的。华为虽然近年才拥有自主手机品牌,但是华为在海外的通信行业已经做了很多年,有了沉厚的积淀,硬件能力、资金实力、与国外运营商的关系、科研力量等都是十分强大的,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掌握众多的专利技术。联想以前也并不做手机,但作为PC行业的全球第一,实力也不容小觑,为了应对国外频繁的专业控诉,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不仅了得到了将近17000项的专利使用权和2000多名的研发人员,更重要的是也得到了摩托罗拉在美国、欧洲各国的成熟市场以及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相对完善的运营商关系和布局。由于欧美的专利诉讼比较激烈,小米、酷派等退而求其次,先在一些新兴市场打开局势。酷派开始进驻台湾、印度、印尼等国家地区,而小米则瞄向了巴西和墨西哥市场。小米虽然比起那些起步早的大公司专利比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发能力的低下,小米每年专利的增长水平与华为是不相上下的,并且不断寻求和联芯科技等芯片公司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高通反垄断案的结束,国内手机不用再支付其霸道的单机售价的3%到6%的“专利授权费用”,同时,国内的芯片厂商也在其中觅得了新的转机。国产手机在进军全球时不乏让人称道的品牌营销策略,比如华为先后与意大利AC米兰、西班牙马德里竞技等多家顶级足球俱乐部建立了伙伴关系,中兴则选择了多支NBA球队进行合作,从体育营销的角度提高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获得了一定的口碑。市场研究机构IDC调研报告则显示,2014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位列全球第三,较去年同期增长211.3%,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同时三星成为市场前五中唯一一家出货量下降的厂商,联想和LG紧随小米并列第四,而上季度位居第三的华为由于策略改变推精品手机,暂时跌出前五。总之,国内厂商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让我们对国产手机充满信心。

  

国产手机厂商在相互竞争下产品会越做越好,比起国外手机也一样会更有竞争力及市场。

  

可能会有更黑科技的屏幕技术出现,比如说,折叠屏,透明屏幕,但是这些技术或许噱头要远远大于实际应用,最终很可能即使出现也是小众产品

  

旗舰机型会越来越高科技且越来越向国外苹果看齐,随后在一举超过。但是这个过程或许极其漫长,并且可能会有一定的动荡,但是大家要相信我们的手机必然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发展趋势只会越来越高科技,甚至体积越来越小。

  

针对外国的公司进行反垄断控诉,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针对高通的手机soc的反垄断案。

  

加大国内技术研发、国家成立专项资金和计划和各种保护措施促进内地的高新行业的发展。比如我国的各种措施针对包括手机在内的硬件中科院研究所研发。而且我国基本上已经可以生产全部手机所需的电器件。我国的半导体技术现已在20纳米和16纳米技术层面。其中排名世界前十半导体公司中,中国占有两席分别是中科院和中芯国际,在全国现已投产28纳米芯片厂 45纳米芯片厂 16纳米技术研制已完成。有些专利技术已被国际很多知名厂商采用比如ibm就采用了来自中科院的有些新型专利技术。屏幕中国国内的厂商太多了华星光电京东方创维天马 tcl长虹都有自己的面板研发公司。5.5寸4k superamled就率先被中国公司研发出来。还有比如8k高清电视技术还被日本nhk电视台所应用。这项技术还在德国的展会上亮相,外国人都非常吃惊,具体自己百度吧!还有就是对手机的补贴措施!但是我不知道你想知道哪方面的有利措施其实内地的高新科技真在在国家的扶持下快速发展,通过收购国际先进技术公司、加大投入研发。最终中国一定会摆脱手机组装型的帽子!还有很多说不完!期待吧!

  

1、政策支持小米是:切实减税降费,逐步降低银行贷款利率,要让非公有制企业有获得感。

  

2、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3、“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4、2021年2月21日晚间,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5、此前有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是什么)


复制成功